垓下古战场遗址
  • 简介

    垓下遗址(俗称霸王城)座落在沱河边高地之上,为不规则土筑四方城。城依地势而建,四角呈弧形。勘探表明,城垣埋于地下的基础保存较完整,结构形制较清晰,走向明了,除西垣部分地段外,其余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垣均较直。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垣长度分别约为410、480、280、340米,总长1510米,城内面积(不包括城垣)约15万平方米,包括护城河,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。方向350度。该城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门,四门原貌无存,城墙轮廓从外围清晰可见,从内部看形如锅底状。城墙最高处与城外农田落差达3米多。城外护城河遗迹可寻,虽部分已平为耕地,但大部分尚存。

    (文字来源:固镇县人民政府)

垓下古战场遗址
  • 考古研究

    2007年,为制作垓下遗址文物保护规划,省考古所对垓下遗址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解剖,了解垓下遗址的分布情况和性质。通过考古,有了重大的发现,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安徽省考古所专家现场论断:垓下在4500年前,就是一处城址。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----龙山文化早期。垓下之战古战场和汉代城址,是对早期古城的再利用。这一重大发现,填补了江淮地区无史前古城址的空白。

    (文字来源:固镇县人民政府)

垓下古战场遗址
  • 历史记载

    垓下在汉以后,因境内有洨水(今沱河),设洨国,为洨侯吕产的封地,后汉改洨县。东汉著名经学家、文字学家、《说文解字》作者许慎曾任洨县令,世称“许洨长”。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“垓”字,“为河边高地”这与垓下遗址的地貌相符。北魏孝静武定六年废洨县置连城县,濠城一词见于北魏书地形志:“谷阳连城县有濠城环宇”的记载,至于洨城改叫濠城,凤阳府志、灵璧县志说:“濠城者,洨城之误也。”

    (文字来源:固镇县人民政府)

*类型:
*标题:
请选择
  • 新增标题
*内容:
语音文件
文件要求:MP3
新手机号,需要先进行读者证/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~
完善信息,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~
亲~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?
绑定成功

获得 20积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