潭山乞巧,区级名录。七夕乞巧源于《牛郎织女》的传说,而潭山的乞巧习俗始于清代,俗称“拜七姐”或“七姐诞”。每逢七夕节,潭山的自梳女们提前用七彩针线制作刺绣工艺品在祠堂展出,时间从七月初四至七月初九,共六天。七月初七子时烧衣迎接“七姐下凡”,七月初六至初九晚上做大戏,即“七姐会戏”。传统的“摆七夕”都由各家自办。1949年后逐步演变成在生产队队址或晒谷场集中摆设,1978年后在祠堂、村委会、学校等地。现在潭山许氏大宗祠集中摆设,祭拜仪式于七月初七晚在祠堂广场进行。潭山乞巧作品大致分为:灯饰、人物造型、针黹工艺品等三种。现有区级传承人许冠其,以及他培养出来的梁巧京、李燕崧、潘少芬、赖美静、潘肖冰、黄玉英、陈十妹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