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个别样的品种,“漆箸”融入福州脱胎漆器工艺、拥有悠久历史的福州漆箸,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40多年来, “筷子大王”张国天一直致力于创新漆箸工艺,弘扬筷子文化。对于钻研了一辈子的漆箸,他有两个小心愿——将漆箸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以及办一座中国漆箸博物馆。
“筷子的发源地在中国,中国漆箸传承地在福州。”对于漆箸的历史,福建省非遗保护项目漆箸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天如数家珍。
史载,2200多年前,闽越王无诸在福州建冶城,制箸技艺便开始形成。汉唐以来,福州地区一直称筷子为“箸”。清光绪年间,福州漆筷产业进入鼎盛期。据《福州市名产志》记载,清朝至民国生产漆筷较为著名的店家,就有“蒋兴记”“杨春盛”“蒋德兴”等多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福州于1954年成立了台江竹器社大量生产漆筷。4年后,台江竹器社、第六脱胎漆器厂漆筷车间、第五脱胎漆器厂漆筷车间合并成立福州漆筷厂。







